服务热线
05398186885 15106605155

【涨知识】除“四害”科普知识——灭鼠篇

66


微信图片_20211020155122.jpg


一、鼠类能传播哪些疾病?


       鼠类能传播多种严重疾病,例如鼠疫、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、斑疹伤寒、黑热病等,危害相当严重。我国常见家栖鼠类有3种,褐家鼠、黄胸鼠和小家鼠。

      鼠疫是甲类法定报告传染病,在历史上曾多次暴发流行,危害很大;近半个世纪以来虽然得到控制,但潜在威胁依然存在,仍有可能暴发流行。19世纪末发生的第3次大流行,相继波及25个国家,死亡1500万人。在这次世界鼠疫大流行中,我国1900-1949年发病共1 155 584人,死亡1 028 408人,病死率达89%。新中国成立后大力防治,发病人数迅速下降,但因疫源地依然存在,基本上每年病例不断,以至在大力防治的情况下,近十年来每年仍发病数例至数十例。

     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,是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;在我国,其现实危害很大,甚至超过鼠疫。该病从20世纪30年代证实后,我国的发病人数迅速增加,至1986年达到峰顶,年发病人数超过11万,占世界总数的90%以上。经大力防治,此后发病人数呈减少趋势,进入本世纪后,年发病数维持在3万左右。


二、鼠类繁殖能力如何?


     在哺乳动物中,鼠类繁殖力最强,尤其是家鼠,三种家鼠全年均可繁殖,性成熟快,孕期短,且仔数多,若条件具备,产后可立即受孕。其中,小家鼠出生后45~60天性成熟,孕期仅20天,每胎4~6仔。


三、鼠类对外界的感知能力怎么样?


     鼠类的感觉敏锐,足以适应环境,趋利避害。家鼠由于长期适应居民区及其周围的条件,而且主要在夜间活动。家鼠的听觉甚为发达。在长期适应居民区生存的进化过程中,逐渐形成了对突然出现的声音敏感,而对有节奏的声音能很快适应的习性。研究表明,除

了人类能够听到的声音以外,家鼠既能发出又能听到人类听不到的超声。家鼠嗅觉敏锐,是寻找食物和同伴以至逃避危险的重要感觉;有时还可用来定位或识别活动区域的归属。它们利用尿或其他部位腺体分泌的外激素,标明自己的活动范围,作为联系同伴的信号。

     家鼠的味觉发达,能够识别食物中的微量物质。据试验,家鼠可尝出食物中2.5×10-7的杀鼠灵或2.0×10-6的苯硫脲,也能准确区分天然和人造奶油。家鼠一旦品尝并接受某种味道,常可掩盖或克服同一物质的气味所引起的作用,味觉的作用超过嗅觉。


四、鼠类喜欢吃什么?


     从本质上说,鼠类是植食性的。家鼠长期生活在居民区及附近,食性有所改变,基本上是杂食,各种有些差别。褐家鼠偏好动物性食物,小家鼠偏好植物性,而黄胸鼠介于二者之间。虽然如此,由于家鼠的高度适应能力,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种家鼠,食性并不完全一致,多数相近而少数特殊。


五、鼠类有什么活动习性?


微信图片_20211020155144.jpg


     家鼠原本生活在野外,之后又在漫长的岁月里伴人为生,故在野外和室内均能栖息。对于鼠类来说,任何栖息地必具的基本条件,一是安全而又能保持一定温度的居住场所,二是足以维持生活的食源(包括水分)。仍然生活在户外和田野中的家鼠,掘洞营巢或借树洞、石缝栖居;已经进入居民区者,除生活在土墙土地的农宅仍可掘洞藏身外,多利用建筑物的薄弱环节,筑巢于墙洞、夹层、顶棚甚至橱柜、衣物之中;暖气沟、下水道、阴沟、垃圾堆旁也可见到,可谓“有洞就钻”。

     家鼠主要在夜间活动。在农村没有照明的房间里,傍晚即开始活动,延续到黎明前,其间有几个或仅有一个活动高峰,且每次高峰的主要内容不同。家鼠伴人而生,产生了新物反应,但不同家鼠的反应强度和形式不同。小家鼠急于查明新物,回避时间较短;褐家鼠则可长达数天;黄胸鼠在二者之间。


六、防鼠灭鼠有哪些措施


      首先要防止老鼠进入室内。建筑物与外界相通的所有孔洞要封闭;通往室内外的下水道、通风管道、线路等道囗加设防鼠网,防止鼠窜入;室内门窗的缝隙必须小于0.6cm,仓库、储藏室、粮库、电梯房门的下段要包铁皮,高度不低于30cm;保证建筑物墙壁完好无孔隙、洞穴,无杂乱堆积物。

     物理方法主要是利用鼠夹、鼠笼、粘鼠板等捕捉老鼠。化学方法是主要采用慢性灭鼠剂如溴敌隆灭鼠毒饵等,将毒饵放在毒饵站内,通过老鼠取食,杀死老鼠。注意灭鼠时,要收好食物,断绝鼠的食物来源,提高灭鼠效果。切不可从不法商贩购买剧毒鼠药!


1528185947(1).jpg



文章分类: 其他有害生物
公司地址
联系我们
地址:启阳路与通达路交汇向西150米路南

电话:8186885   手机:15106605155

tushuang@163.com

www.lyshxs.com

临沂爱净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

Linyi Ai Jing harmful biological control Co., Ltd.

技术支持:青柠科技